成语出处:泰山之管穿石,单极之绠断干。水非石之钻,索非木之锯,渐靡使之然也。(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枚乘传》)
成语运用:在句子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含褒义,常与“绳锯木断”连用。“水滴石穿”不宜写作“滴水穿石”。
示例:现代作家巴金《随想录》:“我总是这样想:从事文化建设的工作,要有水滴石穿数十年如一日的决心,单靠‘拼搏’是不够的。
水滴石穿成语解释
水滴石穿是一个成语,最早出自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枚乘传》 。
该成语的意思是指水滴不断地滴,可以滴穿石头;比喻坚持不懈,集细微的力量也能成就难能的功劳。在句子一般作谓语、状语。“水滴石穿”不宜写作“滴水穿石” 。
成语寓意:张乖崖认为库吏今天偷一钱,一千天就能偷一千,绳子的力量虽小,天长日久就能把木头锯断,小水滴的力量很小,日子长了,就能把石头滴穿。所以把库吏斩首示众,以示警戒。这则故事告诉读者,在平常的学习中,一定要有恒心,有毅力,不断地进取,只有拿出水滴石穿的精神,才能成功到达知识的高度领域。坚持不懈,集细微的力量也能成就难能的功劳。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