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出处:赴汤蹈火,语出《荀子·议兵》:“以桀诈尧,譬之若以卵投石,以指挠沸,若赴水火,入焉焦没耳。”最早的直接来源是《三国志·魏书·刘表传》裴松之注引《傅子》:“今策名委质,唯将军所命,虽赴汤蹈火,死无辞也。”
成语用法:赴汤蹈火这个成语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,形容不畏艰难险阻,比喻奋不顾身。
赴汤蹈火成语解释
赴汤蹈火,是汉语的一则成语,源出《荀子·议兵》、《三国志·魏书·刘表传》裴松之注引《傅子》。
这则成语意思是为某事付出全部的勇气,不留余力地前进,比喻不避艰险,奋勇向前。其本身结构为联合式,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。
成语寓意:赴汤蹈火这个成语告诉人们,遇到事情,要有沸水敢蹚,烈火敢踏的精神,不怕牺牲,不避艰难险阻,才能把事情办成功。
运用示例:
元末明初·施耐庵、罗贯中《水浒全传》第十五回:“有三个人,义胆包身,武艺出众,敢赴汤蹈火,同死同生。”
网友评论